Hamilton 小體積進樣針的核心原理基于負壓機制。當操作者拉起活塞時,針筒內部形成負壓環(huán)境,促使待測液體通過針尖被吸入腔體;隨后推動活塞,利用壓力差將準確量的樣品注入目標裝置(如色譜儀或反應容器)。這一過程依賴“活塞-針管”系統(tǒng)的密閉性,確保液體在無泄漏狀態(tài)下完成轉移;現(xiàn)代自動進樣器進一步優(yōu)化了該流程,通過設定參數(shù)(如進樣量、時間)實現(xiàn)全程自動化操作。系統(tǒng)結合定量環(huán)技術,可嚴格把控每次進樣的體積一致性,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;高質量材質(如不銹鋼或特殊合金)的應用提升了耐腐蝕性和耐磨性,而強化柱塞設計則避免彎曲變形,保證長期使用的可靠性。此外,清晰的刻度標記便于實時監(jiān)控液體量,增強實驗可控性。
Hamilton 小體積進樣針的測定步驟:
1.準備工作
-檢查設備完整性:確認進樣針無損壞、變形或堵塞情況,尤其是針尖部分應保持鋒利且通暢。
-校準儀器(如需):若實驗要求高精度定量分析,需提前對進樣系統(tǒng)進行校準,確保實際注入量與設定值一致。
2.吸取樣品
-緩慢操作避免氣泡:將針頭浸入樣品溶液后,以較慢的速度抽取液體,防止因快速吸入導致空氣混入形成氣泡。對于微量級(如10μl),金屬針頭內部可能存在肉眼難察的微小氣泡,建議多吸1-2μl并通過調整姿勢使氣泡上移至頂部排出。
-反復排泡驗證:多次推拉活塞排除殘留氣泡,直至觀察到連續(xù)穩(wěn)定的液柱流出且無斷流現(xiàn)象。
3.進樣操作
-控制速度與角度:進樣時動作需迅速但平穩(wěn),保持每次注射速度一致;針尖應抵達目標容器中部再開始釋放樣品,減少因位置偏差引起的誤差。
-維持殘留一致性:在連續(xù)多次進樣過程中,盡量保證針頭內壁附著的樣品量相近,以提高重復性。
4.后續(xù)處理
-及時清洗消毒:使用后立即用溫水和非堿性、無磷洗滌劑初步清洗,隨后用純水或丙酮等溶劑沖洗內外壁,并用空氣干燥;必要時采用專用消毒劑防止交叉污染。
-狀態(tài)評估:通過觀察出液形態(tài)(如是否呈豎直連續(xù)液柱)及輸液泵壓力反饋判斷進樣針性能是否正常。